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门:
查看: 140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华网评:《孔子》比《阿凡达》拍得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
DNA 发表于 10-2-9 20:10:05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孔子》和《阿凡达》两部电影哪部拍得更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孔子》比《阿凡达》拍得好。

    这样的判断也许一些影迷不会认同,因为就视听特效和票房而论,《孔子》难望《阿凡达》项背是公认的事实。在电影特效方面,《阿凡达》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视听特效制作技术,在众多院线实现了3D放映;在票房方面,《阿凡达》全球票房已经突破20亿美元,而《孔子》上映两周,票房仅有6500万人民币,与《阿凡达》比起来简直就像个叫花子。

    可是,评价一部电影,不能只看特效和票房。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不只是向大众提供视听享受,其思想性、艺术性,演员的演技、剧本的编排等方面同样重要。特效只是电影艺术众多元素中的一项,不能代表一部电影的全部价值。至于票房,它是评价一部影片商业价值的重要标准,但与电影的艺术价值关系不大。包括奥斯卡奖在内的全球重要电影奖项,没有一个将电影票房作为最重要的评奖标准,也没有给票房单设出一个奖项。去年的国产大片《建国大业》创造了国产片的票房纪录,但我想没有几个人会认为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颠峰之作。同样,在评价《孔子》与《阿凡达》孰更优胜时,票房也不应该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除了特效,《孔子》几乎在所有其它方面都超过了《阿凡达》。从剧本编排难度看,《孔子》塑造的是受到两千多年顶礼膜拜的历史人物,而《阿凡达》描绘的是一个谁也没见过的未来英雄。还原历史人物既不能脱离历史的真实,也不能只对历史人物进行简单白描,更何况要塑造的人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圣先师,其剧本的编排,台词构造的难度显然很大。平心而论,《孔子》的剧情和对白总体还是让人满意的,基本上成功地还原了孔子的形象。反观《阿凡达》,虽然描写的是遥远的未来,可剧情依然没有跳出好莱坞英雄救美的俗套,许多情节粗制滥造,对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上的生物也长着四肢和尾巴我深表怀疑,而影片中描绘的未来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却不得而知,只有鬼才知道。

    至于说到演技,《孔子》堪称一场经典话剧,而《阿凡达》更像一场化妆舞会。在《孔子》中,所有的台词,每一个演员——哪怕是只有一两句台词的小配角,都给人以精致之感;而《阿凡达》在大多数时候,只让观众看到逼真的电脑特效和夸张的化妆,看不到演员的精采表演。因此,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阿凡达》都不如《孔子》。可和我持同样观点的人少之又少,令我很着急,这也是我写这篇影评的根本原因。

    两部电影上映后,《阿凡达》可说是好评如潮,《孔子》面对的却是冷嘲热讽。像韓寒这些文化名人对《孔子》的批评,尖酸刻薄到让人莫名其妙的程度。韓寒称“《孔子》无论从拍摄意义、艺术追求、电影探索、警世感人、娱乐消遣以及历史记录等任何一个角度,都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电影。”

    对一部从剧本到表演、从思想性到艺术性都下了功夫的电影,给予如此极端的评论,只能说明一些文化名人熟谙以极端言论吸引眼球的套路。同时,此类评论也体现出一些国人对华夏文化近乎变态的轻视。其实,这种轻视在骨子里就是崇洋媚外,以贬损他人的形式表现出来,目的是抬高自己,掩盖内心的自卑怯懦。

    中国人拍《孔子》有什么不好,弘扬传统文化的有益部分有什么不对?为什么要用如此尖损的言论评价自己的祖先,评价自己的同胞呢?难道骂了祖宗,骂了同胞,就显出了自己的高贵,自己的洋味?

    作为中国人不了解孔子,不了解儒家文化是说不过去的。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儒家思想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民族性的重要成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如果完全否定孔子,完全否定儒家文化,就等于间接地否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这种态度不可取。

    中华文明能够延续数千年不断,并不断融合各民族,吸收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儒家思想功不可没。仁义礼智信、中庸、和谐这些思想不仅在过去两千多年持续发挥作用,也是今天中国人能够影响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精神财富。可是现在,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确实面临着不小的难题。社会的功利化,社会道德的整体滑坡,已经不是靠简单弘扬传统文化所能解决的了,必须从制度、思想、道德、权威等诸多领域寻求改进,方能应对今日中国面临的各种挑战。可因此否定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存在价值,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回到电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发行方都重视票房,这没有错。可是,如果以票房作为衡量一部电影优劣的唯一标准就完全错了。如果按照票房标准,《孔子》和《阿凡达》根本不具可比性。为了追求票房,如果中国最优秀的导演都去拍《三枪》,拍好莱坞式的大场面,对中国电影的长远生存和发展显无益处。抛弃对艺术的追求,单纯追求票房,中国电影将走入另一个死胡同。

    《孔子》上映已经两周,票房不佳似已成定局,这与社会浮躁、观众只喜欢追求刺激有关。但导演、演员和制片方不应该放弃自己的坚持,不能因为票房受挫就不再拍有思想的史诗片、文艺片。观众和影评人也应多一分清醒,对《孔子》这样的影片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爱护,陪着自己的家人看看《孔子》,既是一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也体现了对自己民族历史的尊重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窦含章)

来源:新华网
沙发 2#
凤凰涅槃 发表于 10-2-9 20:36:3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的老本可以吃,美国有么,人家只能从表现未来的科幻片寻找亮点
板凳 3#
可乐无限 发表于 10-2-10 12:4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凤凰涅槃


你说的这句话是中国人的普遍心态,中国历史悠久,而美国历史很年轻。

但仔细想想,并非如此。

因为我们在这么比较的时候,是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在和美国的政权相比较,这根本就不对称。

中国确实历史悠久,但这个政权的建立也只是六十年,即便按1840年“走向共和”开始算也没多久。悠久的是中国的文化而已。

美国确实很年轻,但美国的文化是根植于西方世界里的,藏在《圣经》里的文化一点儿也不比《论语》少。

我倒见过有美国导演讽刺中国,说中国电视剧都是些老掉牙历史剧和避重就轻的现代生活剧,没有面向现代矛盾和面向未来的影视剧。
马扎 4#
月之亮面 发表于 10-2-10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凤凰涅槃


你说的这句话是中国人的普遍心态,中国历史悠久,而美国历史很年轻。

但仔细想想, ...
可乐无限 发表于 10-2-10 12:40


多年的宣传很有效果,那就是 政权和国家,政党和政府/国家,中国文化和某某电影分不清。。。美国政权两百多年,历来和平交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从2002年才和平交接。
中国传统文化是独立于政权存在并延续的,政权更迭了多少次,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依然一脉相承。


爱国主义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江河日下的中国电影和其他文化产业的遮羞布。
对于屁民来说,没有什么宪法上的投票权,表达权的实现也要到处流窜才得苟全,


我不用脚去投票,那岂不是将来有一点“诸子百家”都在中国影院全线飘全,诸子们地下有灵,也会泪奔哇。。。
那些高级五毛有空你就多写几篇,凑够钱自己去“孔子”吧,我没你有那继承中国文化,儒家精华的境界,你自己跟导演们哭去吧,
我哭不了--用主演的话说“不是中国人”,那么你也不用把我这个局外人当回事了。我喝茶去了---哈哈,好像茶这玩意比“孔子”还更历史悠久、还中国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言论及责任仅代表个人 · 转载请注明出处

Discuz! X3 系统驱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